close
教養指南針

  
看誰在說話?
  與小寶寶的溝通密碼

別以為小寶寶什麼都不懂,每位小寶寶都是依著本能反應,在與外界進行溝通。那麼爸媽該以何種方式與小寶寶溝通呢?本文將由專家告訴您與小寶寶之間的溝通密碼。

根據統計,人際溝通中,65%的社會意義經由「非語言」訊息傳達。也就是說,即使不說話,人們仍舊持續進行溝通。家有小小娃兒的父母應該最能體會以非語言訊息進行溝通的重要性。因為每位小寶寶都是先依著本能反應,如:哭泣、吸吮,再慢慢「進化」成利用各式非語言及語言訊息表達需求,與外界進行溝通。

成人在這個自然卻又緩慢的大工程中,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?又應該以何種方式與小寶寶溝通呢?本文將分別探討寶寶說話前與牙牙學語後的因應方式,提供父母參考。

當寶寶還不會說話時……
根據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理論,0~1歲寶寶的發展任務是「信任」,也就是說,這個階段的寶寶,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出信任的能力。哭泣時有人安撫、回應的寶寶,會比獨自發呆、無人理會的寶寶更信任別人,覺得自己比較可愛。

寶寶需要那些回應呢?尿布濕了,需要有人幫忙更換;肚子餓了,需要有人餵他;躺太久、不想再看天花板時,需要有人抱他起來,換個角度看風景;無聊時,需要有人和他說話、逗他玩。

我們的目的是要提醒爸媽們,注意寶寶的需求,並不等同於隨時抱著他,而是要適時、適度地回應,太過或不及對親子互動、寶寶學習獨立都不是好事。

當寶寶牙牙學語後……
Walk 與 Gibson(1961)有一個著名的視覺懸崖實驗,兩個高櫃子中間,用透明板子連接,對寶寶而言,就像個懸崖。嬰兒爬到懸崖邊,會先停下來看看身邊成人的反應,假如成人露出鼓勵安心的微笑,嬰兒就會繼續爬行,爬過懸崖間的透明板子;假如成人露出驚恐的表情,嬰兒就會停止爬行。換言之,嬰兒會根據成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行為。

人類的溝通方式從來就不侷限於語言,非語言溝通(例如:眼神、表情、肢體動作等)也都是有力的溝通工具。寶寶不會說話(說話能力有限),但仍舊有能力溝通,他們也學著分辨別人的音調、眼神、表情,根據這些訊息來調整自己的行為。成人也是,需要不斷地練習,學著「猜測」寶寶的心事與需求,根據寶寶發出的線索,用溫和且堅定的態度,持續以肯定的語句和寶寶溝通,告訴他成人的期待。以下分別說明這些原則:
溝通密碼A:聰明地猜
溝通密碼B:用肯定的語句,少說「不要」
溝通密碼C:溫和而堅定
溝通密碼D:相信自己與孩子



文╱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專任講師 陶英琪
輯╱張玉櫻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udi 的頭像
    mudi

    汪汪姆弟嬉遊記

    mu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